关于伤怀的古诗
-
【双调】寿阳曲·春将暮
元朝马致远
-
【双调】寿阳曲
元朝马致远
-
渡中江望石城泣下
五代十国李煜
-
幽居初夏
宋朝陆游
-
画堂春·一生一代一双人
清朝纳兰性德
-
临江仙·夜到扬州席上作
宋朝苏轼
-
清平乐·烟深水阔
唐朝李白
-
清平乐·孤花片叶
清朝纳兰性德
-
鹊踏枝·六曲阑干偎碧树
五代十国冯延巳
-
虞美人·梳楼
宋朝蒋捷
-
柳·曾逐东风拂舞筵
唐朝李商隐
-
浣溪沙·残雪凝辉冷画屏
清朝纳兰性德
-
题八咏楼
宋朝李清照
-
一丛花·溪堂玩月作
宋朝陈亮
-
怨郎诗
汉朝卓文君
-
春日秦国怀古
唐朝周朴
-
子规
宋朝余靖
-
一萼红·古城阴
宋朝姜夔
-
醉桃源·芙蓉
宋朝吴文英
-
忆秦娥·杨花
清朝宋徵舆
-
浪淘沙·杨花
清朝李雯
-
鹊踏枝·清明
五代十国冯延巳
-
咏同心芙蓉
隋朝杜公瞻
-
汉宫春·梅
宋朝晁冲之
-
苏幕遮·露堤平 / 苏幕遮·草
宋朝梅尧臣
-
忆秦娥·咏桐
宋朝李清照
-
新竹
清朝郑燮郑板桥
-
临江仙·柳絮
清朝曹雪芹
-
清明日对酒
宋朝高翥
-
点绛唇·时霎清明
宋朝吴文英
-
农臣怨
唐朝元结
-
陌上桑
唐朝李白
-
木兰花慢·丁未中秋
宋朝刘克庄
-
中秋月二首·其二
唐朝李峤
-
满江红·小住京华
近现代秋瑾
-
高阳台·落梅
宋朝吴文英
-
减字木兰花·春月
宋朝苏轼
-
虞美人·听雨
宋朝蒋捷
-
贺新郎·九日
宋朝刘克庄
-
绮罗香·咏春雨
宋朝史达祖
-
清平乐·年年雪里
宋朝李清照
-
苏幕遮·燎沉香
宋朝周邦彦
-
梦江南·兰烬落
唐朝皇甫松
-
乡人至夜话
明朝李昌祺
-
临平泊舟
元朝黄庚
-
横塘
宋朝范成大
-
别鄞女
宋朝王安石
-
晚出新亭
南北朝阴铿
-
哀江头
唐朝杜甫
-
渭川田家
唐朝王维
-
李端公 / 送李端
唐朝卢纶
-
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
唐朝唐玄宗李隆基
-
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
唐朝杜审言
-
喜外弟卢纶见宿
唐朝司空曙
-
载芟
春秋战国
-
小雅·何草不黄
春秋战国《诗经》
-
无将大车
春秋战国
-
小雅·巧言
春秋战国
-
小雅·小宛
春秋战国《诗经》
-
小雅·华黍
春秋战国
关于伤怀的诗句
-
奢者富而不足,何如俭者贫而有余。
-
忽喇喇似大厦倾,昏惨惨似灯将尽。
出自→聪明累
-
田田初出水,菡萏念娇蕊。
出自→菩萨蛮·题画
-
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。
出自→传习录·卷上·门人陆澄录
-
江上旗亭,送君还是逢君处。
出自→点绛唇·送李琴泉
-
江上几人在,天涯孤棹还。
-
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。
-
聚散匆匆,此恨年年有。
出自→点绛唇·波上清风
-
秋已尽,日犹长,仲宣怀远更凄凉。
-
海畔尖山似剑铓,秋来处处割愁肠。
-
我行殊未已,何日复归来。
-
任凭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。
出自→红楼梦·第九十一回
-
何事非相思,江上葳蕤竹。
-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-
游子乍闻征袖湿,佳人才唱翠眉低。
-
掩妾泪,听君歌。
-
散关三尺雪,回梦旧鸳机。
-
垂死病中惊坐起,暗风吹雨入寒窗。
-
海棠未雨,梨花先雪,一半春休。
-
闲梦远,南国正芳春。
-
阴阴溪曲绿交加,小雨翻萍上浅沙。
-
明朝游上苑,火速报春知。
-
谁怜散髻吹笙,天涯芳草关情。
-
满眼游丝兼落絮,红杏开时,一霎清明雨。
-
丝丝杨柳丝丝雨。春在溟濛处。
-
怅卧新春白袷衣,白门寥落意多违。
-
南浦春来绿一川,石桥朱塔两依然。
-
梧桐落,又还秋色,又还寂寞。
-
夜夜长留半被,待君魂梦归来。
-
莺嘴啄花红溜,燕尾点波绿皱。
-
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
-
重九登高看孤雁,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。
-
数里黄沙行客路,不堪回首思秦原。
-
淮阴市井笑韩信,汉朝公卿忌贾生。
-
淡扫明湖开玉镜,丹青画出是君山。
-
万语千言说不完,百无聊赖,十依栏杆。
-
珠帘十里卷香风。
-
晴云轻漾,熏风无浪,开樽避暑争相向。
-
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-
去此若俯仰,如何似九秋。
-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-
螟蛉有子,蜾蠃负之。
-
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
-
长相思,在长安。
-
一生一代一双人,争教两处销魂。
-
春风贺喜无言语,排比花枝满杏园。
-
云霞出海曙,梅柳渡江春。
-
露湿秋香满池岸,由来不羡瓦松高。
-
梨花淡白柳深青,柳絮飞时花满城。
-
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归时方始休。
-
隐隐望青冢,特地起闲愁。
-
上有青冥之长天,下有渌水之波澜。
-
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
-
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,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。
-
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
-
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
-
一任阶前、点滴到天明。
-
唯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
-
头上红冠不用裁,满身雪白走将来。
-
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
出自→宋史·列传·卷八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