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春·微雨夜来歇
早春
微雨夜来歇,江南春色回。
本惊时不住,还恐老相催。
人好千场醉,花无百日开。
岂堪沧海畔,为客十年来。
《早春》简析
《早春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五言律诗,全诗通过"微雨夜来歇,江南春色回"等意象描绘江南早春时节的景色流转,以"本惊时不住,还恐老相催"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慨。该诗采用五言律诗形式,押灰韵,在展现春日生机的同时,通过"岂堪沧海畔,为客十年来"的喟叹,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绪,体现了刘长卿诗歌中"兴在象外"的艺术特色。
《早春》赏析
意象运用
首联"微雨夜来歇"以细腻笔触勾勒春雨初霁的江南春色,"春色回"三字既写物候更替,又暗含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感悟。
情感递进
颔联"本惊时不住"承接春景描写,颈联"人好千场醉"宕开一笔,尾联"岂堪沧海畔"将个人漂泊之苦推向高潮,形成由景入情的完整情感脉络
对比手法
通过"花无百日开"的自然规律与"为客十年来"的人生遭际形成双重对照,强化时光流逝与羁旅愁思的主题。
艺术特色
该诗集中体现刘长卿"兴在象外"的创作特点:表面描绘春色流转,深层抒发生命感悟;结句"为客十年来"以简练数字概括漫长羁旅;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然,如"人好千场醉"与"花无百日开"的虚实相生。
《早春》创作背景
刘长卿在天宝年间中进士后长期宦游,该诗作于其客居江南时期。诗人通过描写"为客十年来"的漂泊经历,将个人身世与早春景物相融合,反映唐代士人宦游生涯的典型境遇。
相关内容
-
岳阳楼·行尽清溪日已蹉
唐朝刘长卿
-
早春·微雨夜来歇
唐朝刘长卿
-
相和歌辞·长门怨·何事长门闭
唐朝刘长卿
-
少年行·射飞夸侍猎
唐朝刘长卿
-
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
唐朝刘长卿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