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·佳期人不见
七夕
佳期人不见,天上喜新秋。
玉珮沾清露,香车渡浅流。
东西一水隔,迢递两年愁。
别有穿针处,微明月映楼。
《七夕》译文
七夕佳期到了,却不见思念之人,天上的牛郎织女,正为新秋的来临而欢喜。
仙子的玉珮沾染上清冷的露水,装饰华美的香车渡过浅浅的银河水流。
牛郎织女被银河这一水间隔在东西两岸,这遥远的距离,让我两年来满是愁绪。
还有别的地方能看到女子们穿针乞巧,微微月光映照着楼阁。
《七夕》简析
《七夕》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一首五言律诗,围绕七夕节展开,融合天上神话与人间生活。诗中首联点出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时节,天上的他们正沉浸在新秋的喜悦中;接着颔联描绘仙侣出行时的轻盈姿态,增添神话的浪漫色彩。颈联用“一水隔”“两年愁”暗喻人间情侣分隔两地的思念之苦;尾联则跳脱愁绪,写女子们在月光下穿针乞巧的温馨场景——微明的月光洒在楼头,映照着她们专注的身影,将七夕的民俗活动(乞巧)与情感寄托结合。全诗虚实相生,天上人间的对比既突出神话的美好,又映照人间的情思;语言质朴自然,通过“清露”“浅流”“微月”等意象,营造出清朗又略带怅惘的七夕氛围。
《七夕》赏析
这是一首五言律诗,也是一首七夕爱情诗。诗人借七夕“佳期不见”的情境,描绘玉珮沾露、香车渡流之景,写尽东西一水相隔、两年迢递含愁的怅惘,又以微明月映楼的穿针处,营造出七夕特有的浪漫与孤寂交织氛围,表达对七夕相会的复杂情思。
首联:“佳期人不见,天上喜新秋”,“佳期”点明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期,“人不见”陡生怅惘。“天上喜新秋”从天界视角,借初秋时节,既契合七夕时令,又以“喜”字与人间“不见”的怅惘形成反差,开启神话与现实交织的叙事。
颔联:“玉珮沾清露,香车渡浅流”,聚焦神话场景。想象仙子(或指代织女)的玉珮沾染清露,香车渡过浅浅银河,以细腻的物象描写,将神话具象化。“沾”字写露水附着之态,“渡”字绘香车行于银河的画面,营造出空灵、浪漫的仙境氛围。
颈联:“东西一水隔,迢递两年愁”,回归牛郎织女故事核心矛盾。“一水隔”指银河分隔东西,“迢递”强调距离遥远与时间漫长(两年一相会,饱含愁苦)。以简洁文字,强化相思之苦,将神话情感落到“愁”字,从浪漫仙境转入深沉情思,与首联“人不见”呼应,深化思念主题。
尾联:“别有穿针处,微明月映楼”,从神话转向人间。“穿针”是七夕人间乞巧习俗,“别有”凸显人间活动与天上神话的并行。“微明月映楼”以月光映楼的清幽之景收尾,将人间情思融入宁静画面,既展现七夕民俗,又与天上愁绪呼应,使全诗在神话与现实的交织中,收束于含蓄的浪漫与怅惘。
-
苏小小墓·万古荒坟在
唐朝权德舆
-
七夕·佳期人不见
唐朝权德舆
-
独酌·独酌复独酌
唐朝权德舆
-
七夕·今日云輧渡鹊桥
唐朝权德舆
-
春日雪酬潘孟阳回文
唐朝权德舆